体育教学目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体育课程教学目标

        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指出:“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基本课程之一,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,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。”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,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。学校教育要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切实加强体育工作,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,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,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人才。

基本目标:

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来确定的,分为五个领域目标。

1.   运动参与目标: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,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,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,具有一定的文化欣赏能力。

2.   运动技能目标: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;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,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;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。

3.   身体健康目标: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,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、全面发展身体的知识与方法;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;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;具有健康的体魄。

4.   心理健康目标: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;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,克服心理障碍,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;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;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。

5.   社会适应目标: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;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。

发展目标:

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,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,分为五个领域目标。

1.   运动参与目标: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;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;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。

2.   运动技能目标: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,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,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;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。

3.  身体健康目标: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,全面发展体能,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,练就强健的体魄。

4.   心理健康目标: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。

5.   社会适应目标: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主动关心、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物。